中醫認為中風病是由于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脈外所致。中風恢復期一般為腦梗塞發病2周或腦出血發病一個月后,后遺癥期為發病半年后。
早期針灸治療,能顯著提高腦中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改善其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因此,針灸對于中風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一、中風偏癱的分期治療
中風偏癱恢復早期表現為軟癱,肌力、肌張力低下,采用促進患側軟弱無力肌群收縮的治療方法,盡快提高肌力和肌張力,治療以發展肌力為重點。針灸治療采用常規針刺法,即“治痿獨取陽明”及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
治療以協調肌群間肌張力的平衡為重點,針灸采取“張力平衡針刺法”,這是針灸治療痙攣癱瘓技術之重點,也就體現針灸能夠治療偏癱痙攣,而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造成痙攣。張力平衡針刺法選用伸肌、屈肌側有效穴位,根據兩側痙攣、弛緩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改善肌張力,緩解偏癱痙攣狀態。另外還要配合頭針療法,取偏癱對側運動區、對側感覺區、對側血管舒縮區,平刺入頭皮,快速捻轉,同時讓患者活動患肢;電針療法:選擇體針穴位,得氣后接通電針儀,軟癱期用連續波,硬癱期用疏密波。
二、中風引起的吞咽困難和失語治療
中風后常伴有吞咽困難和失語癥狀,即假性球麻痹,是中風常見的嚴重并發癥。針灸治療吞咽困難和失語,主要是達到疏通氣血、調節神經、利咽開竅的作用。取穴以對癥選穴為主,結合循經遠端選穴和辨證選穴。對癥選穴主要取咽喉部位的穴位為主,包括頸項部的穴位,當針刺咽喉部穴位時,一定要病人得到一種魚刺卡喉嚨的針感。
針灸治療十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進行下一個療程。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用溫灸、穴位注射、拔罐等療法。在某些頑固兼雜癥的治療中更須多種療法結合,取長補短,如偏癱肢體伴劇烈疼痛,除了針刺療法外,還可結合局部穴位注射、拔罐療法,反復多次治療后,疼痛會逐步減輕;又如痙攣性偏癱,除針刺外,在拘攣部位拔小號火罐,然后再用艾條熏灸,可逐漸改善其痙攣。
總之,針灸對于中風后遺癥的治療療效滿意。尤其對于神經功能的康復如肢體運動、語言、吞咽功能等有促進恢復作用,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期間若配合康復訓練,效果更加明顯。
針灸科 尚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