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骨三科門診接診了一位65歲女患,患者自述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側髖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3個月前癥狀逐漸加重,影響正常行走,期間行髖關節核磁共振及骨盆平片(見圖1、圖2),診斷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保守治療未見緩解,現因疼痛加重無法行走。孫波主任詳盡詢問病史、仔細查體、閱片后,患者“雙側股骨頭缺血壞死(4期)”診斷明確,具備手術指證。為了使患者術后得到最佳恢復,孫波主任立即組織全科醫生進行術前討論與評估:是“分期單側全髖置換術”還是一次性解決問題,行“同期雙側全髖置換術”成為討論的重點話題。孫波主任分析:按以往經驗多采取分期單側手術,需二次術前準備,二次麻醉,二次手術,大大增加了患者經濟及心理負擔:因行分次置換術的患者,在兩次手術間期功能康復時,由于一側肢體仍處于病變狀態,雙下肢不能均衡負重,必將造成術側肢體的過度負載,等到雙側都手術后,雙下肢恢復程度有異,又須一段時間調節平衡,延長了術后肢體功能康復周期。而同期雙側全髖置換術,則不存在上述缺點,但同期雙側手術較單側手術創傷要大,對患者全身情況要求更加嚴格,也對術者的手術技術要求更高。孫波主任考慮到患者的經濟負擔及術后康復的效果,決定采取同期雙側全髖置換術,并爭得了患者的同意及家屬的支持。周宏宇主任醫師術前嚴格評估患者全身情況,可以耐受本次手術。
12月9日9時15分手術開始,首先選擇了髖病相對嚴重的左側施術,可以較可靠地估計整個手術時間,在麻醉師及手術室護理團隊全力協作下,11時46分,手術歷時將近3個小時,雙側假體置換完畢,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恢復良好(見圖3),第5天患者即可在輔助下行走。
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在逐漸應用于臨床,國外較早是1976年Ritter等進行報道,國內90年代后也有部分報道,證實了手術技術的可行性。近年來國內外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明顯增多。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適應癥,但大家認同的有各種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雙髖關節病變,如強直性脊柱炎或風濕性疾病伴髖部病變,股骨頭壞死,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等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雙髖關節病變,都視為適應癥。與分期單側置換術相比,同期雙側置換術的優勢體現在: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只需一次術前準備等優點。因此,對雙側髖關節病變嚴重需行雙側髖關節置換的病人,如果其病情許可,推薦雙髖關節同期置換。
此例手術,是我院骨科首例獨立成功實施同期雙側全髖置換術,本次手術的順利實施,得益于骨三科全髖關節置換術多年成功經驗的積累(月手術量最高達15例,平均手術時間90分鐘左右),有了豐富的手術經驗,孫波主任才有此信心完成本次手術。
骨科三病房同期雙側全髖置換術的獨立成功完成,標志著我院骨科全髖關節置換術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減輕了雙側髖病患者經濟及心理負擔,提高了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骨科三病房 宮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