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間 關乎健康 清潔診療 拯救生命
醫院感染管理發展的歷史是人類不斷改善衛生條件與診療行為從而挽救生命的歷史。19世紀中期,奧地利醫師Semme lweis(塞米爾維斯)通過實施“術前手消毒”大大降低了產褥熱的發生,使醫院不再是“產婦死亡之門”;Nightingale(南丁格爾)通過改善衛生條件,采取隔離、通風等措施,使傷病員死亡率從42%降到2.2%。 醫院感染管理發展至今天,“低成本的有效清潔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更成為WHO等權威機構和感染管理專業人員的共識。世界患者安全聯盟2005-2006年為應對全球患者安全挑戰提出“清潔的診療更安全”。將清潔的手、清潔的實踐活動、清潔的產品、清潔的環境、清潔的設備作為應對挑戰的五項重點項目,在全球推行。
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最經濟、最簡單、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WHO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全球每年有170萬兒童死于腹瀉類疾病,150萬兒童死于下呼吸道疾病。而洗手可以將腹瀉致死率減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減少三分之一。就是說,良好的洗手習慣可以挽救百萬兒童生命,比任何疫苗或醫療干預都有用。
平均來說,一個平常人的一只手大約沾附多少個細菌?你大概想不到108。毎進行一個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個細菌。
2009年4月,衛生部頒布了我國首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希望以此控制高發的院內交叉感染。洗手看似簡單,但很多人并不會“正確洗手”。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洗手時間持續30秒以上,且用流動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減少80%,如果再加上肥皂或洗手液,能使病原微生物減少95%。已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改善手部衛生可以減少衛生保健相關性感染的發生。
所以,在接觸患者前,進行無菌操作前,體液暴露后,接觸患者后及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請正確洗手。手衛生并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保證患者獲得高質量保健的一項基本措施。清潔的手能預防疾病和挽救生命。南丁格爾說過一句話:“最重要的是:醫院不能給病人帶來傷害!”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院感科李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