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秋高氣爽、蝦肥蟹黃的時候,也是痛風的高發季節,了解并預防痛風是關鍵所在!
痛風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形成、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現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的患者不到1%,是體內酶缺陷所致,大多數原因不明,臨床上以痛風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常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繼發痛風可由腎病、血液病及藥物等原因引起,痛風為其并發癥。以春秋季節發病最多。發病前多無發病征兆,僅少數有疲乏、周身不適及關節局部不適。典型發作的病人,在急性期起病急,多數在午夜痛醒,狀如刀絞樣劇痛,甚至不能忍受被單覆蓋和周圍震動。多數以腳大拇趾的跖趾關節紅、腫、熱、痛為多見,邊界清楚,有明顯觸痛。多數患者在初次發病后出現1~2年的間歇期。間歇期的長短差異很大,隨病程進展會逐漸縮短,如果不進行防治,則每年發作次數增多,癥狀持續時間延長,以致不能完全緩解。痛風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現,發生的典型部位在耳輪,還有拇趾、指腕、肘膝等處,是病程進入慢性期的標志。痛風石發生在關節內,可造成關節軟骨及骨質侵蝕破壞、增生,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出現持續的關節腫痛、強直、畸形甚至骨折,此稱為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隨著病程的延長,尤其是長期痛風結節的患者,約有1/3有腎臟損害。
診斷:
中年以上男性肥胖者,有突發的反復發作的單個跖趾、跗趾、踝等關節紅腫劇痛,應首先考慮為痛風性關節炎。同時合并高尿酸血癥及對秋水仙堿治療有明顯效果者可診斷為痛風。或者滑囊液及(或)滑膜活檢發現尿酸鹽結晶者即可確診。
治療:
治療痛風的目的是:
1、迅速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2、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
3、糾正高尿酸血癥,以預防尿酸鹽沉積造成的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傷。
一、一般治療:痛風常并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癥,患者應遵守以下飲食原則:
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者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面食等。
3、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1g的蛋白質,并以牛奶、雞蛋為主。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
5、大量喝水,每日應喝水2000-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少吃鹽,每日應該限制在2-5g以內。
7、禁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
8、限制嘌呤攝入。痛風病人應該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低嘌呤食物:五谷雜糧、蛋類、奶類、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類、豆類、海鮮;高嘌呤食物:豆苗、黃豆芽、香菇、紫菜、動物內臟、魚類。
9、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
二、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暫緩使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動,延長發作時間或引起轉移性痛風。如已使用降尿酸藥物,則不宜停用或改變劑量。
三、間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療:預防急性發作,降低血尿酸,減少痛風石形成及預防腎功能損害為主。降尿酸藥物分兩類:
(1)、促尿酸排泄藥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馬龍等。
(2)、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別嘌醇等。
痛風患者若不能早期診斷,正規治療,最終會累及腎臟造成腎功能不全,尿毒癥而危及生命。在目前尚無條件進行大規模血尿酸檢測的情況下,至少應對下列人員進行血尿酸的常規檢測:
(1)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絕經期后的女性。
(3)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病人。
(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
(5)原因未明的關節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單關節炎發作為特征。
(6)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及雙側腎結石病人。
(7)有痛風家族史的成員。
(8)長期嗜肉類,并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以上的人。
凡屬于以上所列情況中任何一項的人,均應主動去醫院做有關痛風的實驗室檢查,以及早發現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不要等到已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后才去求醫。如果首次檢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輕易排除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可能性。以后應定期復查,這樣可使痛風的早期發現率大大提高。
血液風濕免疫科 劉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