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陽春三月到炎炎夏日,我院心胸外科已成功獨立完成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5例。近日,隨著又一位胸腔鏡下右下葉肺癌根治術后患者病愈出院,標志著我院胸外科手術開啟了全新的“微時代”。
患者女性,58歲,以“肺腫物”為診斷收入院,既往身體健康,3個月前體檢時偶然發現右肺下葉基底段磨玻璃影(胸部CT),每月定期復查,近日CT復查結果無明顯改變,不除外惡性。患者及家屬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來我院手術切除治療。心胸外科劉占巖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認真研究患者病情,為其量身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決定利用我院先進的高清腔鏡系統實施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精確切除右下肺葉并完成區域淋巴結清掃。該手術切口小,對患者具有損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諸多優勢,但對術者卻是一個挑戰,操作完全需要借助輔助屏幕進行,且涉及眾多周圍重要血管及神經,要求術者每個動作都要精、準、穩,難度非常大。在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由劉占巖主任親自主刀,副主任朱豐及管床醫生王宏亮協助配合,成功完成了胸腔鏡下右下葉肺癌根治術,手術切口總長5cm,歷時70分鐘,過程順利。術中病理結果回報原位腺癌。術后48小時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病人下床活動,術后5天病人病愈出院。通過手術,患者達到根治的效果。
以往常規的肺癌手術因為需要最大程度避免誤傷心臟大血管等重要組織結構,需在患者胸背部做一個15cm以上切口,有時甚至要切斷或切除肋骨以擴大空間,以保證術者在胸腔內的操作,術后病人疼痛較重,不能咳嗽咳痰,并發癥多,恢復慢且影響美觀。隨著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順利開展,不僅成功避免了上述缺陷,其明顯的損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的特點,也拓寬了患者對于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自科室開展胸腔鏡手術以來,已先后成功獨立完成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胸腔鏡下胸腺瘤切除術、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等各類胸外科手術,手術種類不斷更新、手術技術不斷成熟、手術難度不斷遞增。一臺手術的切口從至少15厘米縮小到僅為5厘米,術后出院時間由至少7天縮短至4天,看似幾厘米、幾天的差距,背后卻是心胸外科醫護團隊多年來對胸腔鏡技術的執著與堅持。
知識鏈接:肺部小結節并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內很多疾病都會形成結節,良性的如炎癥、結核、霉菌、亞段肺不張、出血等。因此肺內的小結節性病灶,可能的診斷可以說是多種多樣,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細胞瘤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當然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后也可能轉化為惡性。據人群大樣本的統計表明,直徑大于25px的肺內單發小結節,惡性的占到一半以上。這樣的數據告訴我們,決不可輕視體檢時無意發現的肺內小結節。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病變,但卻要高度重視,因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定期檢查必不可少。
肺結節為小的局灶性、類圓形、影像學表現密度增高的陰影,可單發或多發,不伴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孤立性肺結節無典型癥狀,常為單個、邊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徑≤3 cm且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軟組織影。局部病灶直徑>3 cm者稱為肺腫塊,肺癌的可能性相對較大,不在本共識范圍內。一般認為>10個彌漫性結節,很可能伴有癥狀,可由胸外惡性腫瘤轉移或活動性感染導致,原發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對很小。
心胸外科 王宏亮